子宫内膜炎怎么检查?5大诊断方法及流程详解
2025-04-14 10:58:41
导语
子宫内膜炎作为妇科常见炎症,其精准诊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系统解析双合诊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评估等5大核心诊断方法,通过流程图解和临床案例,帮助患者清晰了解从初筛到病理确诊的全过程,掌握科学就医的关键步骤。

一、基础妇科检查
采用双合诊触诊时,医生会先对外阴进行专业消毒,通过阴道窥器观察宫颈充血水肿程度。典型病例中可见宫颈口脓性分泌物附着,宫体呈球形增大伴明显压痛,这种特异性体征对初步判断子宫内膜炎具有重要价值。
二、实验室精准检测
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计数>10×10⁹/L、CRP>8mg/L提示急性炎症。阴道分泌物涂片发现大量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可明确大肠杆菌、链球菌等致病菌,2025年最新指南强调需同步进行支原体/衣原体核酸检测。
三、影像学评估标准
经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8mm伴不均匀增强,宫腔线模糊或存在积液需警惕。对于复杂病例,腹腔镜可直接观察输卵管充血、盆腔粘连情况,准确率可达92%以上。
四、病理诊断金标准
诊断性刮宫应在月经周期增殖期进行,取得的内膜组织经CD138染色后,每高倍镜视野>5个浆细胞即可确诊。该检查能有效鉴别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等特殊类型。
五、特殊检查流程
宫腔镜直视下可见内膜充血、微小脓肿形成。试管婴儿治疗前建议进行全套炎症筛查,包括子宫内膜菌群检测和免疫因子分析,确保胚胎移植成功率。
结语
关于子宫内膜炎怎么检查?5大诊断方法及流程详解表明,从基础触诊到病理确诊的阶梯式诊断体系,能有效避免漏诊误诊。建议出现异常出血、下腹坠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2025年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8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