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由尿酸盐结晶长年累月的沉积形成的,全身几乎所有的组织都能形成痛风石。国外文献报道,30%未经规律治疗的痛风患者在5年内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不只影响美观,它还会破坏关节和骨骼,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造成残疾。
痛风石并不都是肉眼可见的。国际上曾经对20例痛风患者进行观察,肉眼并没有发现任何痛风石的外观表现。然而通过CT、TMT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和MDI显微结晶影像分析仪检查后,发现了他们的身体里存在440处痛风石(分别存在于关节内和关节附近)。
痛风石是怎么来的?
人体内血尿酸>420μmol/L就会因为血液溶解不了尿酸、过饱和而析出尿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的堆积则逐渐形成痛风石。研究表明,当血尿酸达到535.21 μmol/L以上时,50%的患者可以出现痛风石。痛风石患者当中,有20%的人并发尿路结石。所以,血尿酸水平越高,尿酸盐结晶形成的越多,痛风、形成痛风石的风险也就越高。
痛风石多发生于发病10年左右的患者,痛风首次发作到形成痛风石的时间为3~42年,平均11年。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痛风石发生率为10%,5~20年的患者为55%,大于20年的患者为70%。肉眼所见的痛风石形成是痛风病程转慢性的标志。
如何减少痛风石?
有痛风石的患者应控制血尿酸水平<5 mg/dL(300 μmol/L)。痛风石患者服药时间延长至血尿酸水平达标后至少6个月后,才能避免新的尿酸盐结晶析出,减少痛风石的形成。而且,如果长期控制血尿酸在300μmol/L,原有的痛风石也会逐渐溶解消失。手术切除痛风石,只是必要时为维持关节功能而采取的治疗手段,如果没有控制好血尿酸,还会不断有新的痛风石形成。预防和减少痛风石再次出现的关键在于长期规范化降尿酸治疗。降低血尿酸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清除体内尿酸盐结晶是预防和减少痛风石发生与发展的关键。
部分内容来自痛风百科并经整理编辑
痛风石是由尿酸盐结晶长年累月的沉积形成的,全身几乎所有的组织都能形成痛风石。国外文献报道,30%未经规律治疗的痛风患者在5年内可形成痛风石。痛风石不只影响美观,它还会破坏关节和骨骼,让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造成残疾。
痛风石并不都是肉眼可见的。国际上曾经对20例痛风患者进行观察,肉眼并没有发现任何痛风石的外观表现。然而通过CT、TMT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和MDI显微结晶影像分析仪检查后,发现了他们的身体里存在440处痛风石(分别存在于关节内和关节附近)。
痛风石是怎么来的?
人体内血尿酸>420μmol/L就会因为血液溶解不了尿酸、过饱和而析出尿酸盐结晶,尿酸盐结晶的堆积则逐渐形成痛风石。研究表明,当血尿酸达到535.21 μmol/L以上时,50%的患者可以出现痛风石。痛风石患者当中,有20%的人并发尿路结石。所以,血尿酸水平越高,尿酸盐结晶形成的越多,痛风、形成痛风石的风险也就越高。
痛风石多发生于发病10年左右的患者,痛风首次发作到形成痛风石的时间为3~42年,平均11年。病程小于5年的患者,痛风石发生率为10%,5~20年的患者为55%,大于20年的患者为70%。肉眼所见的痛风石形成是痛风病程转慢性的标志。
如何减少痛风石?
有痛风石的患者应控制血尿酸水平<5 mg/dL(300 μmol/L)。痛风石患者服药时间延长至血尿酸水平达标后至少6个月后,才能避免新的尿酸盐结晶析出,减少痛风石的形成。而且,如果长期控制血尿酸在300μmol/L,原有的痛风石也会逐渐溶解消失。手术切除痛风石,只是必要时为维持关节功能而采取的治疗手段,如果没有控制好血尿酸,还会不断有新的痛风石形成。预防和减少痛风石再次出现的关键在于长期规范化降尿酸治疗。降低血尿酸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清除体内尿酸盐结晶是预防和减少痛风石发生与发展的关键。
部分内容来自痛风百科并经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