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打客服

泌尿系统结石的复发性问题(一) (原创)

裴昌松
裴昌松主任医师 副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概况: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裴昌松

尿路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质量的下降,近年来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每年新发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150-200/10万人,大约1/4患者需住院治疗。虽然目前治疗尿路结石有多种方法,但治疗后10年复发率高达50%。特别是草酸盐结石的1年复发率为10%,5年复发率为35%,10年复发率为50%。因此,尿路结石患者,有必要了解尿路结石复发的特点。

泌尿系统结石有“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几大种类。治疗分为:保守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 )、微创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及膀胱尿道镜下碎石取石术、开放性切开取石术等等。

结石形成与复发的因素有:

① 流行病学因素: 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份和结构、水分摄入量、气候、代谢和遗传等因素。上尿路结石好发于 20 ~ 50 岁。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发病年龄高峰为 35 岁。女性有两个高峰, 30 岁及 55 岁。

② 尿液因素: 形成结石物质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排出量增加。

③ 先天性或后天性解剖异常: 尿路狭窄、反复 尿路感染 导致尿路排尿不畅性梗阻。

④ 代谢性异常: 比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胱氨酸代谢异常等疾患。

⑤ 药物性因素: 噻嗪类利尿剂、化疗药物等引起。

⑥ 饮食因素: 高草酸、高碳酸饮食等。尽量少食用菠菜、草莓、花生、豆角等宽而厚的叶子性植物及其水果、动物内脏、海产食品等高尿酸食物。避免摄入过多的“浓茶”、“咖啡”、“可乐”、“巧克力”、“雪碧”和“麦麸”等饮料或食品。

★★ 预防与治疗尿路结石的三原则 ★★ 切记 !!!!!

终身预防: 与个人基因导致的代谢密切相关。

平时养成少量多次饮水习惯: 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积。每日饮水2000ml左右。

每1-2年检查一次B超: 早期发现、早期排石治疗,避免结石过大导致肾积水肾功能损害以及手术痛苦、经济损失等危害。

传统医药治疗与预防尿路结石

在尿路结石患者治疗过程中,除外手术干预,重要环节是选择“排石药物”的问题,现代医药往往没有 专方专药 治疗和预防尿路结石,但往往 中医药排石药物 是必选的,譬如排石颗粒、金钱草冲剂等等。

传统中医药认为泌尿系统结属 石淋 ,“石淋者,淋而出石也”,下焦湿热,久炼蕴结而成石。病人表现为尿痛,尿色浑浊或血色, 腰痛 ,伴尿频、尿急。苔薄黄腻,脉润滑数等。

中医治疗原则: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常用排石方剂: 金钱草30克,海金沙20克,鸡内金20克,石苇30克,滑石30克,扁蓄30克,瞿麦30克,水煎服。如有血尿加失笑散15克,制大黄9克。 发热 者加浦公英30克,木通6克,地丁30克,生地榆30克。体质虚弱者,可在处方中加入升麻、党参、黄芪、牛膝、穿山甲、枸杞子等。具有溶石作用的药物如滑石、海金沙、金钱草、芒硝、乌海、瞿麦、车前子等,在处方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如结石难以移动,可加入行气活血、破瘀散结的中药,如山甲、皂角刺等。

上述中医药方剂 最好 在有中医经验的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人经验: 只有当结石较小、表而光滑、估计能够排出者,才适合中药方剂治疗。特别是,术后预防结石复发的简便方药是:“金钱草10克”+1500ml开水泡饮/每日,术后连续服用3个月。可以预防时间性复发率。

上述简说,期望对结石患者有所裨益。

裴昌松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擅长:男科疾患、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常规开张泌尿系统的

腹腔镜、经皮输尿管肾镜、电切镜、精囊镜等。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十梓街院区)

                          周五上午(平江院区)

个人工作网站: http://peichangsong.haodf.com/

免费答疑:苏大附一院泌尿男科 qq 群 201408902

显示全文

发布时间:2016-03-30 09:41

裴昌松主任医师 副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擅长:泌尿生殖系统的肿瘤、尿路结石、前列腺疾病、男科疾病、不孕不育、膀胱过度活动症、压力性尿失禁等以及各种腹腔镜、电切镜、经皮肾镜输尿管镜碎石术、精囊镜等微创手术。 << 收起

上一篇: 对精囊镜的认识 (原创)

下一篇: 浅谈“四逆散加减”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阳痿早泄 (原创)

好孕日记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

最多可输入1000个字

回复
确定

提示

只有发帖本人才能操作哦~

城市
医院
医生
问题大全按字母浏览问题

"包成功"方案咨询 2条新消息

免费三甲医院专家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