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东辉主任医师治疗 湿疹 经验总结
刘纯莉
【摘要】: 湿疹 ,中医学称为湿疮,在古代中医又称浸淫疮、血风疮、四弯风等,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 皮肤炎症 反应,皮疹呈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皮损及瘙痒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古今诸多医家对 湿疹 论述甚多,所载治疗方法亦颇为丰富,但本病常常反复,仍是治疗的一个难点;现代医学治疗 湿疹 也只是对症治疗,短期效果好,但难以控制其复发。 尹东辉主任医师自198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以来,他深入研究 湿疹 病因病机,学习各家之长,根据中医理论及中药药理筛选药物,组成紫柏 湿疹 颗粒(主要成分紫草、黄柏、苦参)。2002年对此方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证明紫柏 湿疹 颗粒对Ⅰ~Ⅳ型变态反应及亲同种细胞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显著抑制作用。2007年,尹东辉主任医师又获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进行“凉血健脾利湿法治疗亚急性 湿疹 临床研究”。综合两次研究,结合临床经验,尹东辉主任医师最终总结出治疗 湿疹 基本方。 本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和导师经验总结两部分。 第一部分“中医学对 湿疹 的认识”回顾了古代中医对 湿疹 的认识与临床治疗方法,包括病名、致病因素、.病机演变、内外治法以及调护等;同时总结了近现代皮肤科著名医家对 湿疹 病因病机的分析、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 第二部分通过门诊跟诊的方式总结导师经验。尹东辉主任医师强调以脾胃为根本,从湿、热、风、毒论治 湿疹 ;治疗上护胃为先,重用凉血清热法,祛邪而不伤正,标本同治。临床常用药物:白鲜皮、刺蒺藜、牡丹皮、赤芍药、白花蛇舌草、板蓝根、生薏苡仁、马齿苋、苦参、.炒白术、焦神曲、珍珠母等。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饮食禁忌,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尹东辉
【关键词】: 经验总结 湿疹 中医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 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 2011
【分类号】: R249;R275.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部分7-25
- 1 古代文献对 湿疹 的论述7-11
- 2 现代中医对 湿疹 的论述11-25
- 第二部分25-36
- 前言25-26
-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26-27
- 1.1 湿26
- 1.2 热(火)26-27
- 1.3 风27
- 1.4 毒27
- 2 证治思想27-29
- 2.1 重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贯穿始终27
- 2.2 健脾护胃27-28
- 2.3 治疗分清主次,切断瘙痒恶性循环28
- 2.4 保持大便通畅28-29
- 2.5 组药的运用29
- 3 治疗29-33
- 3.1 基础方29
- 3.2 加减用药29-31
- 3.2.1 辨症状用药29-30
- 3.2.2 辨皮损用药30
- 3.2.3 引经药30-31
- 3.3 常用药物分析31-32
- 3.4 慎用药物32-33
- 4 案例33-36
- 结论36-37
- 参考文献37-40
- 附图40-41
- 致谢41-42
擅长:中医血液病(肿瘤放化疗)调理,皮肤病,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肾病,风湿病;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