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昭玲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妇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第四批名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全国第二批中医妇科名师。尤师潜心妇科临床、教学、科研 30 余年 , 嗜中医经典,科研、教学、医疗成果都取得较高的学术成果。根据临床诊治疾病的多年临床经验,精研古籍,总结创建妇科特色望诊法。现将随师门诊,探析一二 , 以飨同道。
1. 望眼识巢
1.1 理论依据:
1.1.1 五轮学说
《灵枢·大惑论》说:“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中医眼科的重要基础理论“五轮”学说。眼部的五脏部位是:眼胞属脾,名为肉轮,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目内、外眦血络属心,名为血轮,因心主血,血之精为络;白眼属肺,名为气轮,因 肺主气 ,气之精为白眼;黑眼属肝,名为风轮,因 肝主筋 ,在五气属风,筋之精为黑眼;瞳神属肾,名为水轮,因 肾主骨 ,在五行属水,骨之精为瞳子。所以,五脏功能健旺,精气血津液充盈和调,上注头目,则视清目明。五脏有病,则可影响视觉,甚至出现 目睛 相应部分 ( 即“轮” ) 的形色的异常变化。
1.1.2 肝开窍于目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十二经脉 、三百六十五络,其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肝“开窍于目”。《灵枢·五阅五使》:“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眦青”。一是肝之经脉上连目系。二是肝之气血上濡于目。肝 主藏 血及肝主疏泄。《灵枢·脉度》说的“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 始灭 ,目始不明。”此经文则从病理角度说明肝气肝血与眼的视觉功能的密切联系。三是肝有病变常累及于目。可见中医学的肝目相关理论有其广泛的临床基础。
1.1.3 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经络上的联系肝脉与任脉交会于“曲骨”,又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可见肝脉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功能上的联系肝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主疏泄而司血海,而胞宫行经和胎孕的生理功能,恰是以血为用的,因此,肝对胞宫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曰“女子以肝为先天”,其意义在于强调肝在女子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女子“以血为体,以血为用”,而常表现为“不足于血”。肝为藏血之脏,故女子经、带、胎、产之种种疾病,无不直接累及于肝。
1.2 尤氏望眼识巢之盛衰
导师将卵巢功能与中医的“五轮学说”,同时结合“女子以肝为先天”及“肝开窍于目”理论相结合,根据整体观念,认为眼睛局部的变化亦可间接反应卵巢功能,因此认为( 1 )卵巢功能正常者:火轮锐眦、内眦外侧红润光彩;气轮白睛色白而润泽,无充血;风轮黑睛色青而有光泽,黑晴与白晴黑白分明而无交融错接;水轮转动灵活,光彩有神;肉论眼睑色黄丰润而有光泽。( 2 )卵巢功能低下:火轮锐眦、内眦,呈青褐色,外侧可见癍块或癍点;气轮白晴均匀性充血,泪水汪汪;风轮外缘呈放射状,黑白交融;水轮无神、无光、忧郁;肉论眼睑色灰暗无光泽;导师根据五轮情况分为轻、中、重三度可以判断卵巢功能低下情况。
2. 望际识宫
鱼际望诊通过观看患者手掌大鱼际处的皮肤及肌肉形态、色泽以及鱼际部络脉的分布及形态、色泽的变化来诊断疾病证候的诊断方法。
2.1 鱼际望诊理论依据
2.1.1 经络学说
《灵枢•经脉》曰“手太阴之别 , 名曰列缺 , 起于腕上分间 , 并太阴之经 , 直入掌中 , 散之于鱼际” [1] 。可见 , 鱼际部位既是手太阴经脉所过之处 , 又是手太阴之络散布之所。由于肺朝百脉.肺脉起于中焦,因而鱼际的形、色、络脉变化可反映五脏六腑的气血盛衰及胃气的多少强弱,故而鱼际望诊不仅可用来诊断肺及肺经的病证,也可诊察其他脏腑经络病性及其气血变化。同时根据经络学说,《灵枢·经脉》言:“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络脉浅表易于观察,所以《内经》侧重于鱼际脉络望诊,以鱼际处络脉色泽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病性寒热及脏腑气血虚实。络脉色态判断寒热虚实,《灵枢·经脉篇》指出 : “凡诊络脉 , 脉色青则寒且痛 , 赤则有热”。说明根据络脉色泽的变化 , 可反应病证的寒热属性。《灵枢·经脉》云:“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灵枢·论疾诊尺》也说:“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鱼际络脉色青或黑,为胃中有寒;鱼际络脉色赤,为胃中有热;色青而短小者为气虚。此即通过鱼际络脉色泽的变化来对病性寒热虚实作出诊断。但《灵枢·经络论》又指出 : “寒多则凝泣 , 凝泣则青黑 , 热多则掉泽 , 淖泽则黄赤 , 此皆常也 , 谓之无病。”说明在生理状态下 , 人体血络的色泽可随着季节的改变及当时所处环境而变化 , 而临床发现 , 络脉形态的改变是气血运行异常的病理特征。所以 , 只有把络脉色泽和形态的改变结合起来 , 才能正确判断病证的寒热属性、虚实状态及在气在血。还可以了解月经周期,诊察肝肾精血情况,有临床研究发现,女子手掌大鱼际处在经期会发生皮肤色泽的改变。因肝主藏血,为经血之源,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即所谓“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可推测女子经期鱼际处皮肤色泽变化可以反映肝经气血的变化,又因肾藏精主生殖.且乙癸同源.故也可间接通过鱼际色诊诊察肾精旺衰 [2] 。此外望大鱼际的弧形褶皱纹下端近掌根处的分叉叫“撑叉”,其位置低则孕育功能强,位置高则体衰而孕育功能弱,位置靠近掌心处称不育线,多为孕育能力差 [3].
3.3 尤氏望际识宫之寒凉
尤师根据鱼际与脏腑关系及经络学说,根据中医整体辩证理论及现代全息生物理论,创建“望际识宫”特色妇科诊法,尤师根据双手鱼际的颜色的青紫程度及范围大小判断有无子宫寒凉情况 ; 认为大鱼际色红润,与整个掌面色泽一样,则提示无宫寒;大鱼际络脉色青或黑 , 扭曲如蛆绷状 , 或呈团块奎滞于局部 , 是由于寒凝气滞 , 血行郁阻所致。因寒性收引 , 故络脉扭曲,考虑有宫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之象。将其分为正常,色青紫,根据青紫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种程度,根据青紫面积分为小、中、大三种。根据其程度及面积大小了解宫寒的程度,辩证予以用药治疗,同时让患者将药渣第三遍煮后泡脚治疗,或予以艾叶和生姜煮水泡脚治疗。同时根据手的润燥诊断患者的卵巢的功能,如整个手掌红润,则卵巢功能正常,如双手干枯干燥,则提示卵巢功能下降。
3. 望舌辨瘤法
3.1 理论依据
3.1.1 舌与脏腑经络理论:如《灵枢 . 脉度篇》 : “心气通于舌 ,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 《灵枢·经脉篇》 : “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 , 系舌本”。 《灵枢·经脉篇》 : “脾足太阴之脉,一挟咽 , 连舌本 , 散舌下” ; 《灵枢·经别篇》 : “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 , 贯舌中”。《灵枢·经脉篇》 : “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 , 挟舌本” ; 《灵枢·经脉篇》 : “厥阴者肝脉也……络于舌本”。可见 , 很多脏腑皆可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舌相联系,因此 , 脏腑之精气不但可上荣于舌 , 而其病变亦可由舌象之变化反映出来,故 察舌足可以诊断疾病。
3.1.2 舌面脏腑分属理论:根据清·吴坤安《伤寒指掌》曰:“满舌属胃,中心亦属胃,舌尖属心,舌根属肾,两旁属肝胆,四畔属脾。又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清·陈修园《医医偶录》曰:“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3.1.3 舌与胞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心主舌”、心“在窍为舌”。《灵枢·五阅五使》曰“舌者,心之官也。”《素问·评热病论》云:“胞脉者,属心而终于胞中”;《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胞宫位居下焦,与心、肾二脏的关系比较密切。胞宫还与冲、任、督三脉直接联系。《灵枢·五音五味》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根据脏腑经络联系、舌面脏腑分属理论及中医整体观念,可知胞宫、胞络及乳房的疾病可以在舌象中体现出来。
3.2 尤氏望舌辨瘤识病之所在
导师根据上述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舌诊在妇科疾病诊断治疗中很重要,尤其对妇科及乳腺肿瘤的望诊中尤其重要。依据张仲景《金贵要略》指出“病人胸满 , 唇痿舌青 为有瘀血”。曹炳章《辨舌指南》说 : “舌边色青者 , 有瘀血郁阻也”。妇人之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均是人体脏腑气血生化作用的表现;当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受损而引发妇科疾病时,必定会引起舌象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导师临床认为如患者表现为全舌泛现青紫色,如行 B 超检查多表现为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证,而予以治疗后,如肌瘤缩小,或囊肿痊愈,则青紫舌颜色变浅有的转为淡红色。舌上青紫色瘀斑、瘀点是诊断瘀血的依据 , 大多在舌边和舌尖 , 舌根舌中少见,女子百病以气血为先 , 气滞血瘀 , 临床很有意义。瘀斑、瘀点要观察大小 , 边界清楚程度 , 颜色的深浅。颜色浅淡 , 病初起较轻 ; 见黑色、蓝色边界模糊 , 一般病程迁延 ; 斑点增大 , 色加深加重 , 为病情进展 , 疑难病症如子宫肌瘤 , 卵巢囊肿或肿瘤 , 乳房疾病等。舌尖边瘀斑、瘀点增大 , 色重者见乳腺肿块、乳腺纤维瘤及乳腺增生;舌中后边减瘀斑、瘀点增大 , 色重者见子宫肿瘤、子宫腺肌瘤等;舌质光亮青紫色重为子宫恶性肿瘤可能。舌紫色斑点、舌质光亮色绛说明患者病久 , 病情较深 , 耗气伤阴 , 有时是肿瘤的预示。许多妇科疾患 , 如月经不调 , 盆腔炎症、乳腺病、子宫肌瘤、肿瘤常表现舌尖中两旁紫点。同时根据舌面脏腑分属理论,可以辨瘤的位置,可能与足厥阴肝脉循行有关 , 且妇科病以气血为先 , 女子以肝为本 , 气血循行障碍最易导致气滞血癖 , 加之舌边尖肌肉较薄 , 血管较易暴露 , 所以妇科病见紫舌斑点应从多方面检查观察至关重要。青紫舌点的大小又因病因人不一 , 也应注意。
4. 望唇辨膜法
唇诊是中医望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
4.1 理论依据
唇与全身脏腑、经 络、气血关 系 较 为 密切 , 这是唇能诊病的机理所在。
4.1.1 唇与中焦脾胃:脾主口 , 开窍于口 , 其华在唇。《灵枢·阴阳清浊 》日 : “胃之清气,上出于口” , 《素问·六节脏象论 》日 : “脾胃大肠小肠 三焦膀脸者 , 仓寮之本 , 营之也 , 名日 器 … … 其华在唇四白” , 足阳明胃经之脉又环于口唇 , 故唇与中焦脾胃关系最为密切 , 而脾胃乃后天之本 , 气血生化之源 , 对全身各部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 , 唇不仅可反映脾胃功能状况 , 也可反映全身功能状况。
4.1.2 唇与气血:唇有冲脉环绕 , 冲脉乃为血海 , 又为十二经之海 , 正常唇色红润 , 是气血营养所至 , 故唇又是反映全身气血情况的重要器官。
4.1.3 唇与其它脏腑经络:唇与脏腑之联系 , 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联起来的。足厥阴肝经 , 环唇内 ; 手阳明大肠之脉又挟口交于人中 , 任脉上行环绕口唇 ; 督脉上唇 , 到唇系带处。故而 , 这些经脉以及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 , 都可由唇反映于外。
4.2 尤氏望唇辨膜识巢之长养
导师尤师依据仲景云 : “病人胸满唇疾舌青 , 口燥 , 但欲漱水不 欲咽 , … …为有瘀血”。巢元方亦云 : “所以知疲血者 , 唇口燥即是其证”。并以多年诊治妇科的临床经验,因唇与脏腑经络联系及唇与气血关系,根据中医整体观及现在的全息理论可以通过唇来判断胞宫及胞络血液运行情况,有无血瘀存在,可以判断子宫内膜血液及卵巢血液运行情况,以此判断患者怀孕的难易,且能预知怀孕后胎儿发育情况,若唇舌黯红或青紫,则子宫内膜血液运行不良,难怀孕,怀孕后易流产。且导师根据临床所见可分为三种程度,一是自口唇边出现紫暗色的线,占全唇的 1/3 ,为一度;二是自口唇边出现紫暗色的线,占全唇的 2/3 ,为二度;三是自口唇边出现紫暗色的线,占全唇,为三度;体现了病情轻重程度、淤血的程度,也说明整体血液运行情况,也体现子宫血运及卵巢血供情况。如临床上多囊卵巢患者胖型,多为痰瘀互结,舌为均一的浅蓝色或深蓝色,口唇唇色青紫 ( 紫暗 ) 的瘀血之征。治疗时多化痰瘀,加土贝母、土茯苓、大腹皮、冬瓜皮,三七花,经期加用活血的鸡血藤、大血藤、益母草治疗。因子宫内膜及卵巢血运欠佳,临床上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易于流产。建议怀孕后尽快保胎,建议患者多运动,让血液流畅,禁吃腊鱼、腊肉等浑浊之品。
5. 望沟辨孕
人中指鼻唇沟,位于鼻下唇上正中处,人中诊法是中医望诊的特殊诊法之一。《灵枢·五色篇》曰:“女子在于面王 , 为膀耽子处之病 , 散为痛 , 博为聚 , 方员左右 , 各如其形色。其随而下服为淫、有润如膏伏 , 为暴食不洁。色者 , 青黑赤白黄 , 皆端满有别乡。别乡赤者 , 其色亦大如偷芙 , 在面王为不日。”。张景岳注云“面王以下者 , 人中也。是为膀肤子处之应。子处 , 子宫也”。 即提示人中主候男女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状况。说明了人中与“膀胀子处”的关系 , 为后世医家观察人中 , 诊断某些泌尿生殖系统及妇产科病变提供了依据。
5.1 理论依据:
5.1.1 经络联系:人中部位是经络交错,经气贯注的要地,如手阳明大肠经“交人中”,足阳明胃经也行人中部位。如“还出挟口,环唇”,足厥阴肝经“环唇内”,冲任二脉循行也与人中相近,而督脉经气则直贯人中。因此人中为人体经气汇聚之地,脏腑经络的疾病可以反映于人中。督脉为阳经之海,其气与肾通,故人中尤可反映阳气的存亡和肾气的盛衰。概括之,人中是反映肾、命门阳气的重要部位。
5.1.2 从人体发生学角度来看:人中与子宫在发生学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子宫由副中肾管 ( 苗勒氏管 ) 演化而成,子宫的形态异常是由于副中肾管的发育异常所致,而人中的形成期恰巧与副中肾管的形成在同一时期,即胚胎生长的 6 ~ 7 周,如果在此期间受到某种因素的作用而影响了副中肾管的发育,也可能同时影响人中的发育,以致于造成人中形态和子宫形态异常。
5.2 尤氏望沟辨孕育之难易
导师根据上述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正常人人中正直不斜,两侧沟缘清晰,中滩外阔,长短与中指同身寸近似,提示子宫、阴茎等生殖系发育良好,女性月经、排卵、生殖等功能正常。身高面和者,人中稍长;身矮面短者,人中稍短;肥胖面宽者,人中偏宽;瘦削面狭者,人中稍狭。其温度和颜色与整个面部的温度和颜色一致。异常特征者,如形态短浅型,人中特短,沟道扁平,沟缘隐约,其色淡者,一般提示子宫小(常为幼稚型子宫),宫颈短,发育差,多无内膜生长;或见宫颈松驰,受孕后易产生漏胎(流产)。根据临床观察,此种人性欲较低,多有不育症,女性可有月经初潮迟,经量少。人中浅坦者,人中沟道浅而平坦,沟缘不显,称为浅坦型人中,宽狭均可见。浅而窄者提示后天性子宫萎缩、质硬、活动较差,常表现为经期紊乱,月经量逐渐减少以至出现经闭;浅而宽者提示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或生殖机能低下,或子宫萎缩(多见于老年人)。
在孕妇,如果人中短于同身寸,多为先天肾气不足,提示有流产、早产的倾向;若人中形态原本正常,而孕后某一时期突然短缩,且伴有腰脊酸痛,带下绵绵者,提示难免流产,这种迹象往往在流产前 7-15 天即已显露;孕妇人中出现枯黄而浅平,且不色呈上宽下窄的倒梨型,提示胎儿发育停止,甚或胎死腹中;孕妇人中较怀孕前变长,且气色红活,多提示胎儿为男性。
“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是中医四诊之首。如《丹溪心法》云 : “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斯以知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阐述由表及里,见微知著的诊断方法。在临证中,导师根据相关古籍理论、全息理论及多年的临床经验,认识到望诊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总结以上妇科的特色望诊法,并且结合问诊、闻诊和切诊来确定脏腑经络气血的病变情况,作为诊治妇科疾病辩证论治的重要依据,用以指导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读博士生:杨永琴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