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西医结合男科金保方
上周五,接待一位患者,男, 38 岁 , 2002 年 结婚, 2003 年 夫人顺产一子,其后非正规避孕,意外怀孕 3 次 ,因政策因素, 人流 。2015 年 10 月 ,二孩政策允许后,拟生育二胎,夫妻生活正常,女方未孕。一年前,某三甲中医院男科以 “ 弱精子症 ,左侧精索静脉曲张 ” 行 “ 左侧精索静脉高位结 扎术 ” ,术后多次查,仍然是弱精子症,并出现持续性左侧睾丸隐痛。患者要求解决问题: 1. 生育 二孩; 2. 左侧睾丸 不痛。
我仔细复习了患者过去多次所作的精液检查,仅仅为轻度的弱精子症,前向运动精子绝对值都在 2 千万 以上,甚至有时多达 6 千万 。显然,继发性不育 2 年 多,跟男方的精液关系不大,可能与女方有关。女方没有一同门诊,以前也没有作任何检查,但仅仅从 38 岁年龄 及 3 次 人工流产 来判断,女方生育力有问题是显然的。
我们知道,精索静脉曲张是男科临床的常见病,是男性不育症的可能因素之一。注意,仅仅是可能,而不是肯定。因为,很多有此问题的人是可以正常生育的。所以,对于外科手术,是有严格的适应症的。比如:阴囊坠胀疼痛,患侧睾丸萎缩,夫妇不育男方精子异常而排除女方因素者,等等。显然,这位患者不在此适应症中。更何况,我给该患者体检发现,左侧睾丸发育正常,质地没有任何问题,仅仅轻微的精索静脉曲张,连一度都算不上,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再者,精索静脉曲张属于先天性血管走向异常而导致的静脉回流缓慢所致,可能会进行性加重。我们分析一下这对夫妇的孕育史, 2002 年 结婚,第二年正常生育,后来没有用避孕药具,而是采用避开排卵期同房的方法避孕,期间避孕失败,意外怀孕三次,最后一次怀孕是 201 4 年。如果说这对夫妇继发不育的病因是精索静脉曲张,那么,这一先天性的因素为什么没有在 2015 年 10 月 之前起作用?而是 在 2015 年 10 月起作用 呢?是和计划生育政策联手,接力阻止这夫妇生育二孩? 2015 年 10 月 以前,政策阻碍;之后,政策允许了,精索静脉再发挥作用?!
这,还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重点!
各位注意没有,这个患者的手术医院是什么医院?中医院,三甲中医院,手术医生我是认识的,中医本科毕业,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硕士,一直在中医系统从事泌尿男科临床。如果这个患者是在西医院就诊, “被开刀了”,倒是 可以理解,最多是适应症把握不严。问题是他的接诊大夫是个中医出身的专家,这个专家明明是知道,中医治疗是有效的!中医的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对于轻度或中度的精索静脉曲张,是有很好疗效的。那么,针对这样一个可能性原因都不大的因素,他为什么要背本求末,选择有创而放弃简单无创有效的方法呢?
结果呢?患者仍然不育,精液状况未得到改善,又新添一症,左侧睾丸痛。为什么?血管再生能力差,侧支循环形成不好。
这个刀,应该开吗?开得值吗?
2
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件案例。
三年前,接到一位认识的 Z 女士电话,咨询我某三甲中医院妇科谁的腹腔镜做得好?
我很奇怪,因为这位女士虽然不是学医的,但也是从事跟医学紧密相关的工作,起码对中西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医疗界也有广泛的人脉关系。所以,我很纳闷,既然选择腹腔镜,为什么要咨询中医院的专家谁做得好呢?
我问她:您有什么问题?
她说:子宫腺肌症,还有巧克力囊肿,痛经,很严重。多严重?每次来月经,身边都不能没人,因为总会痛得昏过去。
我又问:生过孩子了吗?
她说:我还没结婚呢。
我再问:那您有近期结婚尽快生育的计划吗?
她说:我还没对象呢,两年内都没有结婚生子的打算。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腺肌症和巧囊同时出现,外科手术确实是现代医学临床常用的办法,但是术后半年,复发率很高。所以,手术的方法一般都是针对不孕妇女,术后尽快怀孕,否则,过半年,又复发了。而对暂时无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尽可能选择药物和器具治疗,尽量不开刀。除非, “ 肚子上 装个拉链 ” ?半年拉开一次?
显然, Z 女士 是不适合选择腹腔镜手术的!
同样,这也不是我要说明的问题!
我要说的是这位接诊大夫,我也认识,应该属于中医妇科的名家, 据说 患者 “ 门庭若市 ” 。而对于子宫肌腺症导致的痛经来说,中医有非常独特的疗法,那么她为什么会放弃自己的擅长而选择自己的短板呢?
最后 , Z 女士 还是 听从了 我的分析,采用中药治疗, 我给她 处方调整了几次,服药三个月, 痛经 逐渐减轻,至今未发。
不久前,我又碰到她,问她:结婚了吗?
她回答:没有,还单着呢。
好悬!否则真该装拉链了。
以上两个案例及其不为患者和外界所知的复杂因素,让我苦思不得其解。
是我们的中医教育出了问题?还是中医的从业环境出了问题?
昨日 在上海参加了 “ 新中医 ,兴中医,首届中医药产业跨界文化高峰论坛 ” ,多位中医教育大家、中医临床大家、中医文化大家、中医投资大鳄思想的碰撞,有点新意,也给了我一些关于中医现状及其发展的启发,但是,对上述经历的问题,我仍然没有得到答案。
是中医中药不赚钱?
还是因为病房收不满?
此时,行文即将结束,我还是悲观的想到了鲁迅说过的一段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唉!一声叹息!
一地鸡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