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后发生 尿失禁 、尿急、尿频等排尿功能障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中, 中风 急性期常发生急性尿潴留,恢复期和后遗期更明显地表现为 尿失禁 、尿频、尿急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张修举
目前西医主要研究认为,其发生是由于大脑排尿中枢及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额叶、顶叶、基底节区、内囊、小脑、脑干等部位的病变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祖国医学认为, 中风 后 尿频、尿急、 尿失禁 与五脏有着密切关系。
1、 心: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 中风 病人“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神受扰,无以主宰,膀胱失司,故见 尿频、尿 失禁。
2、 肝: 《素问 ·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为刚脏,主疏泄,若肝经郁热,疏泄失常,肝脉环于阴器,湿热迫注膀胱,而导致 尿频、尿急、 尿失禁 。
3 、脾肺: 《素问 ·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脾气虚,治节不行,气虚下陷,不能固摄,决渎失司,膀胱无权约束水道,则小便自出。
3、 肾(膀胱): “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肾主闭藏,开窍于前后二阴,职司通调水道,与膀胱互为表里,若肾阳气受损,膀胱虚冷,失其温养,不能制约,小便自遗。 《素问·宣明五气》曰:“膀胱……不约为遗溺。” 中风 后体内多有瘀血,瘀血阻于下焦,膀胱受扰而失司。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 中风 后患者的小便频率不正常,多表现为 尿失禁 、尿频、尿急等,严重影响着 中风 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积极就诊,尽早缓解症状、解决问题。针对君火旺动、心神受扰者,治以清心火、安心神,选水牛角、生地、连翘、黄连等。针对肝经郁热、蕴伏下焦者,治以泻肝清热利湿,选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等。针对瘀血阻滞、膀胱失约者,治以活血祛瘀、通因通用,选当归、川芎、赤芍、干姜等。针对肺脾气虚者,治以益气健脾、培元固涩,选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针对久病及肾、肾气不固 者,治以温补肾阳、固涩小便,选菟丝子、肉苁蓉、附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