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妇科常见疑难症,正困扰着全球约1.9亿育龄女性。本文系统梳理其典型症状、致病机制及最新诊疗方案,带您全面认知这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病",助力患者科学应对疾病困扰。

一、疾病定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宫腔外,常见于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根据2025年国际共识,临床分为腹膜型、卵巢型、深部浸润型三类,其中卵巢型占比达55%-65%。
二、典型症状
1. 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约80%患者经期疼痛指数超7分(VAS评分)
2. 40%-50%合并不孕症,胚胎着床率下降40%
3. 月经异常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4. 深部性交痛发生率约60%,尤以月经后半周期显著
三、发病原因
经血逆流学说认为经血中的内膜细胞通过输卵管反流种植;体腔上皮化生理论指出多能细胞异常分化;遗传学研究显示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高7-10倍,已发现6个易感基因位点。
四、病理影响
异位病灶导致盆腔广泛粘连,约35%患者出现卵巢巧克力囊肿。微环境改变引发卵泡发育异常,黄体功能不足发生率超70%。输卵管机械性梗阻率约25%-40%。
五、诊断方式
经阴道超声敏感度达85%,MRI可检测深部病灶。腹腔镜检查作为金标准,联合病理可见腺体/间质细胞。2025年新版指南新增生物标志物检测项目。
六、治疗策略
1. 药物首选GnRH-a类药物,缓解疼痛有效率92%
2. 腹腔镜手术可清除95%以上可见病灶
3. 生殖辅助技术使中重度患者妊娠率提升至45%
七、预防建议
经期避免剧烈运动,每年妇科检查需包含CA125检测。建议适龄生育,哺乳期6个月以上可降低复发风险30%。术后患者需维持治疗12-24个月。
结语
通过全面解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病因与治疗,我们认识到这种疾病的复杂性。早诊早治结合个体化方案,可使80%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病因与治疗全解析,仍需医患携手共同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