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子宫内膜炎作为常见妇科疾病,其早期诊断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系统解析5种临床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助您了解科学检测流程与治疗依据。掌握规范检查路径,有助于及时干预、预防并发症发生。

一、临床检查方法
妇科双合诊检查时,医生通过触诊宫颈是否出现明显触痛,结合阴道分泌物性状观察(如脓性分泌物增多),可初步判断炎症存在。详细询问病史需涵盖近期宫腔操作史、异常出血情况、下腹坠痛等典型症状。
二、实验室诊断标准
分泌物涂片检测中,每高倍视野白细胞>10个具有诊断意义。血液检查CRP>8mg/L且白细胞计数>10×10⁹/L提示急性感染。细菌培养能明确大肠杆菌、链球菌等致病菌类型,指导抗生素选择。
三、影像学检查技术
经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厚度>12mm需警惕,彩超发现宫腔积液深度>3mm时,结合临床表现可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对判断宫腔粘连、积脓等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四、病理学诊断
子宫内膜活检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组织病理显示间质浆细胞浸润、腺体结构紊乱等特征性改变。该检查是确诊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金标准,准确率可达95%以上。
五、诊断注意事项
需通过症状持续时间(急性<3个月/慢性>3个月)及病理特征进行类型鉴别。特别注意排查盆腔炎、输卵管积水等合并症,2025年最新诊疗指南强调需常规进行衣原体检测。
结语
关于子宫内膜炎怎么查出来,需综合运用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测、影像学评估及病理诊断。掌握5种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诊断标准,有助于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提升患者预后质量。